故事讲了一只饥饿的狐狸到处找食物,它好想吃一颗香甜的苹果!
它来到一棵苹果树下,看着红宝石般的苹果想吃又摘不到,狐狸发愁了。正好有一只小鸟飞过,它就请小鸟帮忙,可小鸟要求它捉一只毛毛虫来交换。于是,狐狸就去兔子的菜地里向小兔子要一只毛毛虫,兔子却要它用一根胡萝卜交换。于是,狐狸又跑到农夫的胡萝卜园边,请求农夫给它一根胡萝卜,农夫呢,也要它先拿一颗苹果给它,才会给它胡萝卜。
于是,狐狸又跑回树林里,它在小河里找到几块石头,把石头垒在一起,站在石头上往苹果树上跳去,果然,它摘到了苹果!
接下来,摘到苹果的狐狸没有自己先吃,它履行了诺言,给了农夫,还为小兔子找到了胡萝卜,为小鸟捉到了毛毛虫。然后,它才坐在苹果树下美美的享受这颗来之不易的大苹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就是方法很笨拙,也要自己去尝试。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要遵守诺言。
狐狸看着满树的苹果,想吃摘不到,求了很多动物帮忙。可是,到了后来,当农夫表示想吃苹果时,狐狸却可以马上想到办法,搬石头垫脚,摘到了苹果。这故事的转折变化乍看之下颇不合逻辑,但仔细想想,却也温馨有趣。可能是一开始,狐狸还没饿够,而且小鸟在一旁,有求助的对象,所以机智的潜能就无法发挥出来。直到从求小鸟、兔子到农夫,越来越饿,反而急中生智,想都不想就达到了目的。
只要孩子心中一直存有目标、希望,相信自己终究吃得到苹果,他就可以从努力、追求的过程中,累积经验,发挥潜能与创虽然,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小孩子想到的某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常不完美,甚至笨拙,就好像狐狸明明可以就地解决问题,却还要绕那么大一圈才吃到一颗苹果一样。
因此,当孩子有问题时,我们要尽量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即使他想到的方法不甚完美,也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挑剔,只要有可行性,就让他自己去尝试、摸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