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义不同
节度使:中国古代官名。
诸侯: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
二、目的不同
分封诸侯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
任命节度使则是为了镇守边疆,抵御外来侵略。
三、侧重点不同
诸侯:一般是皇室成员;
节度使:拥兵自重的武将。
四、出处不同
节度使:《资治通鉴》排名较好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
诸侯:《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节度使和诸侯的不同
1). 分封诸侯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而任命节度使则是为了镇守边疆,抵御外来侵略。
2). 分封诸侯时将土地及居住在土地上的居民和所有财物全部封给诸侯;而节度使制度下,土地是不封给节度使的!
3). 诸侯是在封建制度下实行的;节度使制度是在中央集权下实行的!
4). 诸侯是分封诸王,一般是皇室成员;而节度使(藩镇)则是拥兵自重的武将。
5). 诸侯享有本国内官吏任用,财政,军权一切的权力;而节度使只负责掌军权。
节度使,中国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为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兼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