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咪(节选)
丰子恺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呈)母教之故,态度异样开朗。除睡觉外,竟无片晌静止。地上倘有一物,百玩不厌。人倘搭理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取代语言,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临时(敝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便有烦恼在心,
也自会忘却全部,笑逐(言 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转悲为喜呢。
我家的访客之中,有的也很枯(糙燥)无味。他们是为公务或私事或礼貌而来的,谈完了天气以后只得默守冷场。但是自素来了阿咪,我们的讲话有了插曲,主客都愉快了。一个客人向我表达一件颇伤脑筋之事,讲话冗长波折,连听者也很费劲。谈至半途,阿咪蹦跳而来,无端地仰卧在我眼前了。这客人正在愤(慨概)之际,突然转怒为喜,停止讲话,赞道:“这猫很风趣!”便赏识它,抚弄它,获取了片刻的歇息与调理。
一个客人带了个孩子来。我们讲话,孩子不感兴味,在旁枯坐。我家此时没有小主人可陪小客人,我正对不起,突然阿咪从沙发下钻出。以后我应酬大客人,阿咪替我款待小客人。原来小朋友比较喜欢猫,和它厮伴半天,也不厌烦;甚至被它抓出了
血也宁愿。由于他们有一共通性:开朗好动。女孩子更喜爱猫,逗它玩它,抱它喂它,劳而不怨。由于他们也有个共通性:娇痴亲昵。
《猫》的原文题为《吾輩は猫である》,作者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这篇小说讲述了一只名叫“吾輩”的猫的故事,通过它的视角来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这篇小说结构紧凑,语言简洁有力,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丰子恺先生译制的《猫》的文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