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以前叫琅琊、沂州,因临沂河得名。临沂是排名较好的商贸名城和物流之都,是全国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也是山东省地区中心城市、临日都市区核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
临沂历史悠久,临沂老城区更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的时候临沂还不叫临沂,它的名字比现在更好听一些。
临沂古称琅琊郡,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西汉时期,琅琊县自然灾害频发,郡治迁至东武,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诸城。东汉时期,琅琊郡升格为琅琊国,建都开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老城区。
琅琊之所以在中国如此有名,主要是因为琅琊这里诞生了王氏,在中国社会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历史上还有一个专业名词“琅琊王氏”。
时间到了西晋时期,西晋建立后曾封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为琅琊王,这位当时不起眼的司马睿后来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下南渡建业(现在的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由于当时琅琊王氏贡献巨大,因而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
后来在王氏家族在南方随着王朝的更替逐渐没落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他们的家乡琅琊也正面临着称谓上的改变。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琅琊郡改名为北徐州,后来在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为沂州,“以州城东临沂水(河)以名之”。
这是历史上初次出现“沂州”的名字,此后的隋唐五代时期,临沂城时而叫琅琊郡,时而叫沂州,有时甚至出现琅琊郡/沂州的双重称谓。一直到金朝的时候,临沂城才定下来叫沂州,从此琅琊便只作为曾经的美称存在于各种文献及老百姓的谈笑中。
至于为什么叫琅琊,据悉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设了三十六郡,其中就有琅琊郡。东汉建立之后,刘秀封了刘京为琅琊王,国都则设在了今天的莒县。
章帝继位后,琅琊国成为了一块人人都想要吃的肥肉,刘京便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以琅琊国的盖、南武阳等地换取东海郡的开阳、临沂两县,并且还把国都迁到了启阳,也就是现在的临沂了。
临沂,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市,这两年的发展也非常的不错,各个城市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和进步。其旅游业发展的更是越来越好,和之前那个有些落后的临沂相比,现如今的临沂已经成为了三线城市,并一直都在努力前进。也期待着临沂越来越好,成为一线城市。
临沂,古称琅琊郡、沂州府,以临近沂河而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1913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1914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1994年12月设地级临沂市。
是山东省面积相对较大和人口较好多的地级市。临沂是享誉海内外的“书圣故里”,别称书城、书法城、书法圣城。临沂有着历史上悠久而浓郁的书法文化,这里诞生过一代“书圣”王羲之,与羲之有“二王”之称的王献之,大书法家颜真卿、羊欣等。
解放前就叫临沂,再早还有沂州、琅琊等古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