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起名知识 >马门溪龙的基本信息

马门溪龙的基本信息

发布时间:2025-05-16 01:38:18文章类型:原创文章
起名头像
方圆起名网林大师
资深起名专家

马门溪龙的基本信息

食性 :植食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分布中国蒙古

释义:马门溪龙意为在马门溪发现的恐龙。

分类:在1972年杨钟健与赵喜进的马门溪龙研究中,曾提到了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而在2002年,Wilson建立了峨嵋龙科(Omeisauridae)来取代马门溪龙科,并包含峨嵋龙与马门溪龙两属。

天敌:永川龙和马门溪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它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全长约10米,站立时高4米。它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程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匕首。它的脖子很柔软,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翘起的尾巴可作为平衡器用。其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永川龙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大象。

名字来历:马鸣溪是宜宾市柏溪地名。1952年,金沙江马鸣溪渡口附近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 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排名较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鸣溪龙。由于杨教授是陕西人,定名之后其他研究人员因杨教授的口音,误将“马鸣溪”听为马门溪,从此马门溪龙便出现在各种文献上。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工地上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 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的基本信息

马门溪龙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5吨,马门溪龙的颈部长达9米,是长颈鹿的3倍,包括长颈鹿在内,仅有7个颈椎,而马门溪龙却有19个颈椎,它的颈部还特别生有肋骨,称为颈肋,较好长可达3米,能与后面排名较好个颈椎相连,增强了颈部的力量,但也使颈部转动起来很费力。

展开剩余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