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zhè
基本释义
1.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
2.(Zhè)姓。
详细释义
〈名〉
柘树 [three-bristle cudrania]。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 [Zhe-Zhi dance]
柘因零落难重舞,莲为单开不并头。——《警世通言》
又如:柘袖(柘枝舞者的衣袖);柘舞(柘枝。即柘枝舞);柘枝花帽(舞柘枝时所带的帽子)
通“蔗”。甘蔗
有柘浆些。——《楚辞·招魂》。王夫之云:“柘,与蔗通。”
泰尊柘浆析朝酲。——《汉书·礼乐志》
诸柘巴苴。——司马相如《子虚赋》
注:“诸柘,甘蔗也。”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石是柘字。柘,读作zhè,汉字,是落叶灌木或乔木,柘的茎皮纤维可以造纸,根皮药用,嫩叶可以养幼蚕,果可生食或酿酒,木材心部黄色,质坚硬细致,可以作家俱用或作黄色染料,是贵重的木料。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北达陕西、河北)。朝鲜也有。日本有栽培。生于海拔500-2200米,阳光充足的山地或林缘。古同“蔗”,甘蔗。
拼音:zhè(声母zh,韵母e,四声)
基本字义:
柘,读作zhè,汉字,是落叶灌木或乔木,贵重的木料;古同“蔗”,甘蔗。
繁体字:柘,部首:木,拼音:zhè
笔画:9,结构:左右结构
首尾分解:木石,部件分解:木石,异体字:樜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石,柘,这个字念Zhe,音读四声。柘,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根皮可入药。果实可食用;也可酿酒;木材细致坚硬;中心为黄色;可提取黄色染料;叫柘黄。这还是一个稀有的姓(Zhè)姓。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石是柘。
1、柘,读作zhè,汉字。①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比如柘黄。柘蚕。柘丝。②古同“蔗”,甘蔗。③姓。
2、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音蔗。《说文》桑属。《蚕书》柘叶饲蚕为丝,中琴瑟弦,淸响胜凡丝。又《周礼·考工记》弓人取干之道,柘为上。
3、相关组词:桑柘 、柘冈 、干柘、 柘湖 、柘火、 柘杵、 甘柘、 檀柘。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石是柘(zhè)字。
柘(学名: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 ex Lavalle)是桑科、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灰褐色,小枝无毛,略具棱,有棘刺,冬芽赤褐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偶为三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绿白色,无毛或被柔毛,叶柄被微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具短总花梗;雄花有苞片,附着于花被片上,花被片肉质,先端肥厚,内卷,雄蕊与花被片对生,花丝在花芽时直立,聚花果近球形,肉质,成熟时桔红色。5-6月开花,6-7月结果。
柘,拼音zhe,读音四声
柘是一种植物,是桑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书皮灰褐色,小枝无毛。五六月份开花,六七月份结果。
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省区,朝鲜也有,日本有栽培。
江西九江有个旅游景点叫“柘林湖”,又名“庐山西海”,有江西“千岛湖”之称,欢迎各位前来一睹她的美。
问题是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石是什么字?
回答是左边是木字右边是石字,组合一起是柘字。按照我国字形组合一起的字,该字是比较生僻的一个字,一般只能独立使用,在北京市的门头沟区有个寺院名字就叫潭柘寺,这里的柘字,拼音的拼法是zhe。
这个是“柘”字
读音:zhè
常用于“柘树”“柘黄”“柘丝”,是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叶子卵形或椭圆形,长有长刺,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球形果实。它的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灌木或小乔木,直立或攀援状,通常具刺。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全缘或上部3裂,羽状脉或三出脉;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腋生,头状,有小苞片,雄花花被片3~5,长圆形,钝头,雄蕊4,花药2室;雌花花被片4,包围子房,花柱单一或2裂,柱头伸长,果期雌花被与小苞片同时增厚包围着瘦果
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石是柘字,是落叶木小乔木的意思,有个地名叫柘城,在河南省,是柘城是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惠济河中下游,东北与睢阳区相接,北与宁陵县、睢县相连,南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与周口市太康县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