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变”一词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告诉孙悟空法术有两种:一是按「天罡数」有三十六变;一是按「地煞数」,有七十二变。结果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学会了七十二变。
那么,“七十二变”究竟是哪七十二变?其实“七十二变”是阴阳五行变化的相对较高境界。「七十二」代表「多」,代表「无穷」,并不是说「七十二变」就是七十二种变化,多一种或少一种都不行。盖「七十二变」的真正意思乃是「变化多端」或「变化无穷」。
虽然,西游记一书并没有指明什么是「七十二变」,但从作者指述孙悟空的法术中,可以看出「变」的性质:
一、可使自己变,也可使别的东西变。
二、可变人,可变动植物甚至无生物。
三、可变男,可变女;可变老,可变少。
四、可变长,可变短;可变大,可变小。
五、可变无。
有了以上五种变的性质,天地间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让孙悟空变的! 《西游记》排名较好回: “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应是仿自女娲之七十化。《淮南子·说林训》云:“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高诱注:“黄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时,化生阴阳;……上骈、桑林皆神名”。“化”者,化育、化生之意。郭璞注《山海经·大荒西经》“女祸之肠”则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乃径以“变”释“化”。其说虽误,而于孙悟空七十二变之说有启迪作用。也有传说二郎神杨戬亦有七十二变,其甥沉香则有七十三变(见杜颖陶编《董永沉香合集·新刻宝莲灯救母全传》),其实这些都是“女娲七十变”之演变。
“三十六变”一词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告诉孙悟空法术有两种:一是按「天罡数」有三十六变;一是按「地煞数」,有七十二变。结果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学会了七十二变。天罡三十六变:
斡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唤雨呼风、振山撼地、驾雾腾云、划江成陆、纵地金光、翻江搅海、指地成钢、五行大遁、六甲奇门、逆知未来、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飞身托迹、九息服气、导出元阳、降龙伏虎、补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无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开顷刻、游神御气、隔垣洞见、回风返火、掌握五雷、潜渊缩地、飞砂走石、挟山超海、撒豆成兵、钉头七箭。天罡三十六法:斡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呼风唤雨、震山撼地、驾雾腾云、划江成陆、纵地金光、翻江搅海、指地成钢、五行大遁、六甲奇门、逆知未来、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飞身托迹、九息服气、导出元阳、降龙伏虎、补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无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开顷刻、游神御气、隔垣洞见、回风返火、掌握五雷、潜渊缩地、飞沙走石、挟山超海、撒豆成兵、钉头七箭。
地煞七十二术: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魂、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指化、尸解、移景、招徕、迹云、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导引、服食、开避、跃岩、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
《西游记》中会七十二般变化的有3人:二郎神杨戬,齐天大圣孙悟空,牛魔王。虽然都是七十二般变化,但修为就不一样。二郎神杨戬皇亲国戚,没人敢难为他,没人敢用照妖镜照他,没有证据说明他在照妖镜下的功力,但孙悟空和牛魔王都在照妖镜下挣扎过:孙悟空被照妖镜照住,仍还能够“苦战七圣”,行动能力不受影响;牛魔王被照妖镜照住,“腾那不动,无计逃生”。
七十二变的主要用途是躲避天雷、天火、天风三灾带来的伤害,以此实现永生的愿望。
七十二变中的“变”并不是指变成别的什么东西,而是指阴阳五行性质的变化,《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本领为七十二变,而变化成别的东西只属于七十二变中的“一变”,书中菩提祖师向他介绍说,法术分按天罡数的三十六变和按地煞数的七十二变,孙悟空选择了后者,即七十二变。
孙悟空有72变,孔子弟子三千中有72贤人,刘邦左股有72颗黑痣,《水浒传》108将里有地煞星72将,古人还将一年365天划分成72候。
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72这个数字呢?
是古人随意的书写叙说,还是“72”这个数字本身有什么神秘意义呢?也许,你绞尽脑汁也未必能想出个所以然来。
而从《周易》的研究中,却很轻易地就找到了答案。研究《周易》的人太多了。古往今来,多少人以易论世;以易得失天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一本算命的书;有人则认为它是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有人认为它是一部哲学著作,可以穷尽和解释宇宙中的一切。
从《周易》面世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止过。但终究都是各家之言,众说纷纭,难以统一。《周易》也因此成了中国较好难解的八大“天书”之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而从数学角度入手研究周易的方法独辟蹊径,经过研究和比较,得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周易》八卦的形成是古人崇拜数字的结果,《周易》是从上古朝代承继下来的一部数学著作。
研究者是这样着手的:
《周易》中有8个单卦和64个复卦,把它们集中在一张纸上,重新进行排列组合,结果发现64个复卦原来是由8个单卦两两交错重叠而成。
于是,按照《周易》中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先后次序重新组成新的六十四卦序,然后将8个单卦的数字分别代入各个复卦的上下部位,再将每个复卦的上半边数乘以8,加上复卦的下半边数字,得到该复卦的数字和,经过这样简单的换算(即易),结果一串有规律的、十进制的连续自然数1至72从72幅卦象图中显现了出来。
研究者认为,《周易》八卦图,是古代人用来进行十进制数学计算的数字记录符号。与现代人不同的是,古代人的十进制数以“72”为相对较大,而现代人以“100”为相对较大。据此认为,“卦”就是一串数字的意思,“卦名”就是古人读数的音符。而《周易》指的是数字和用来表示数字的八卦符号,相互之间周而复始的易换。
古籍书中记下的很多的神秘72数例,同八卦图中相对较大的数字72重复,说明中国的祖先早已掌握了如何将八卦图形换算成十进制数的互换法则,而这种互换法则又反映了我们的祖先早就拥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高超的计算水平,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发明。
“72”这个数字反映了古代人的数量观,当破译出《周易》卦象中显示出十进制相对较大的数是72后,也就不难理解古籍中大量出现的“72” 这个数字了。
既然是千变万化为什么非要定个“七十二”呢?原因就在这个“猴王”!既然他出生的那块石头象征周天之数(配合三丈六尺五寸),而周天也就是一年。同时在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也
是说每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个节气(就是二十四节气,配合那二丈四尺围圆),六个节气九十天是一个季节,四个季节合成为一年,那么我们算算周天(也就是一年)应该有多少“候”?3×6×4,答案是七十二!
也就是说象征先天混元的石猴是这周天七十二候的祖气,所以他才能学会七十二般变化。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明白了,所谓的“美猴王”,其实是“每候王”!作为先天“候王”的猴子无疑应该是很超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