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是有的,只是形势不一样。
比如乾隆叫弘历,他的弟弟弘昼、弘曕等看起来没避讳,但实际上当时他们的“弘”字是不能写比较后面一笔的。
乾隆后面嘉庆那一辈,乾隆是太上皇,他觉得永字太常见,如果避“永”字社会上犯忌讳的会太多,所以就让嘉庆把永琰改成了颙琰,相当于嘉庆避其他兄弟的讳了;道光只能按嘉庆的模式来,自己把绵宁改成了旻宁。
咸丰以后就不避了。
确实,明朝皇帝避讳是只避排名较好个字,不避排名较好个字的。
雍正给兄弟们改成“允”,可能是有显示自己的权威,压老八老十四那些不服气的弟弟们一下的意思。